01 将那些容易吸引你注意力的分心事物隔离开
在学习或工作中,短视频中的魔性笑声、嗡嗡振动的手机,诸如此类事物,都很容易捕获我们的注意力。对此,一个简单的做法就是,把自己与这些分心事物隔离开。把分心事物藏到看不见的地方、暂时关闭手机的某些功能,都可以为我们减少干扰。
有条件的话,我们还可以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进行某些专门的活动。比如看书、写作业就在书房进行,不把这些活动带到客厅、餐厅或者卧室里,以免大脑产生太多杂念。
02 确定具体、清晰的小目标,并把注意力放在目标上
假设你正专心看书,忽然思想开小差想去玩手机,你关注到自己的注意力偏离了,于是对自己说“不要想玩手机的事了,注意看书”,你的目光又回到书上,一目十行地把一页扫完了,看完后觉得好像没记住什么信息。很多大人和孩子都有过类似的经历。
我们往往以为自己的大脑知道注意什么,其实并非如此。对大脑来说,“注意什么”这种指令往往是模糊的,“不要做什么”“不要想什么”这种指令相对来说更加具体。这也可以解释,为什么很多人越提醒自己不要干嘛就越想干嘛,越提醒自己不想某事就越想某事。
在以上场景中,“注意看书”这个指令就很模糊。“注意看书”是个大目标,它包含无数具体的小目标,比如把一页书扫读完、理解关键概念、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、只提取某部分信息,等等。
对大脑来说,注意读书这个大目标太复杂、太不容易瞄准了,而玩手机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、能通过触发一系列习惯性动作轻松完成的目标。因此,即使我们对自己说“不要想玩手机的事了,注意看书”,可能还是会不自觉地玩起手机。
那该怎么办呢?答案是确定尽可能具体、清晰的小目标。
例如,在看书时,一个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就是,带着问题去读。每个具体的问题,都是一个清晰的小目标,能调动读者的注意力去寻找答案,解决问题。因此,在看书时,我们可以时不时停下来问自己一些问题,比如这个概念/名词/句子/段落的意思是什么?这些东西和我已知的/已学的有什么联系?
类似的,在学习时,孩子们可以想想几个问题:我的目标是什么?我的目标是否足够清晰?我想通过这次学习解决哪些问题或疑问?有了清晰的目标,注意力才有聚焦的方向。
03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,在一个时间段只专注于一个小目标
我曾遇到一个写作业拖拖拉拉的孩子。每次回到家,他总在父母的催促下才打开作业,做作业中途又要喝水,又要上厕所,花的时间也比其他孩子长。家长说这个孩子不喜欢学习,不爱写作业。可当我问他为什么磨蹭的时候,才发现问题并非如此。
他说作业太多了,不知道该先完成哪一项,每次做某项作业的时候,他就会想到另一些作业还没完成,总是担心完不成。我觉得,他的问题不是不爱学习,而是无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,无法规划与分解任务——在应该注意语文作业的时候他在注意数学,在应该注意数学作业的时候他在注意英语,然后觉得自己还有一堆任务没完成,压力很大。
完成作业对大人来说是简单目标,但对一些孩子来说却是复杂目标。面对这个目标,许多孩子会感到任务艰巨,总是拖延着不肯开始,在开始后又会把注意力放在错误的地方。对此,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将作业分成多个简单清晰的小目标,方便集中注意力去瞄准和完成。
分解完大目标后,孩子们可以将一个个小目标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内。在每个时间段,孩子们只需要纯粹地注意一个小任务,去实现一个简单的小目标。这样一来,大脑处理信息的任务量大大减轻,孩子们更容易调用心智资源去集中实现目标,也能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和稳定的注意力去应对目标。
如今,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,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个长期任务或复杂任务都不太容易。五花八门的新鲜资讯、洗脑歌曲和热门视频,都在千方百计地捕获我们的注意力。受到生理机制的限制,我们也总是会分心。
心理学家威廉·詹姆斯说,“我的经验是由我所注意到的事物决定的。”我们注意到的事物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与经验、我们自身的情绪与认知。因此,我们有必要认识注意力,并尝试着去合理分配它。希望本文能让你和孩子更好地觉察到自己的注意力之所在,更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资源。